饲料分类及各类饲料详述ppt

发布时间: 2024-03-10 13:28:26 来源:行业动态

  内 容 一、饲料分类 二、青绿饲料 三、青贮饲料 四、粗饲料 五、能量饲料 六、蛋白质饲料 七、矿物质饲料 八、饲料添加剂 九、饲料资源的开发利用 一、饲料分类 1.现代饲料分类体系 ⑴国际饲料分类法 美国L.E.Harris (1963)提出了一套“关于饲料的命名与分类的体系”,该体系被NRC和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承认,并为多数国家所接受,故常称为“国际饲料分类法”(或体系)。 体系关于饲料的命名包含8项说明 (1)来源; (2)种、品种与类别; (3)实际采食部位; (4)原物质或用作饲料部分的加工和处理; (5)成熟阶段; (6)刈割茬次; (7)等级、质量说明和保证; (8)按营养特性分类。 分类原则 (1)以各种饲料DM中主要营养物质特征为基础。 (2)以饲料DM中CF含量18%为第二条件,以区分粗饲料。 (3)以饲料DM中CP含量20%为第三条件,区分出蛋白质饲料。 分类方法 对每类饲料冠以6位数的国际饲料编码(international feeds number,IFN),首位数代表饲料归属的类别,后5位数则按饲料的重要属性给定编码。编码分3节,表示为△-△△-△△△。 L.E.H逐arris 根据饲料的营养特性将饲料分为粗饲料、青绿饲料、青贮饲料、能量饲料、蛋白质补充料、矿物质、维生素、饲料添加剂八大类。 国际饲料分类法的特点 1.主要以饲料的营养价值来分类,符合人们的习惯,同时又有量的规定(如对蛋白质和粗纤维含量的限定),更能反映各类饲料的营养特性及在畜禽饲粮中的地位。 2.规定了每个饲料均需描述8个商品特点(前述),能更好地反映影响饲料营养价值的因素。 3.给每个饲料一个标准编号,便于计算机管理和配方设计。 ⑵中国饲料分类法 概述:张子仪院士等(1987)建立的我国饲料数据库管理系统及饲料分类方法。 方法:首先在国际饲料分类法基础上将饲料分成8大类,然后结合中国传统饲料分类习惯划分为17亚类,两者组合,迄今也许会出现的类别有37类,对每类饲料冠以相应的中国饲料编码(Chinese feeds number,CFN),共7位数,首位为IFN8大类分类编号,第2、第3位为CFN17亚类编号,第4至7位为具体饲料顺序号。编码分3节,表示为△-△△-△△△△。 一、能量饲料 定义:以干物质计,粗蛋白质含量低于20%、粗纤维含量低于18%的一类饲料即为能量饲料。这类饲料最重要的包含谷实类、糠麸类、脱水块根、块茎及其加工副产品、动植物油脂以及乳清粉等。能量饲料在动物饲粮中所占比例最大,一般为50%~70%,对动物主要起着供能作用。 1.谷实类饲料(4-07-000) 营养分布 1.种皮:CF含量高,Vitamine与Mineral含量很丰富; 2.糊粉层:CP较丰富(20%左右),Vitamine含量也较高; 3.胚乳:养分贮存器官,主要含淀粉,含部分单糖和二糖,蛋白质较少,主要是醇溶蛋白; 4.胚:为生长组织,含脂肪最多,高达30%以上;protein含量丰富,主要是贮藏蛋白,Mineral和Vitamine(特别是VE)含量较多。 营养特性 ⑴富含无氮浸出物,一般70%~80%,主要是淀粉(最有饲用价值的养分,占DM50%~60%以上,NFE82%~90%); ⑵粗纤维含量少,平均为2%~6%,谷类籽实的消化利用率好,可利用能值高; ; 营养特性 ⑶粗蛋白含量低(7%~13%,平均10% ),品质差,优良的清蛋白和白蛋白含量少,品质较差的谷蛋白和醇溶蛋白的含量高(赖氨酸、蛋氨酸、色氨酸等含量较少),难以满足畜禽的蛋白质要求; ⑷矿物质含量不平衡,钙少(0.1%)磷多(0.3%~0.5%),但磷多以植酸盐形式存在,对单胃动物的有效性差,并可干扰其他矿物质的利用; 营养特性 ⑸维生素含量不平衡,一般VE、VB1和烟酸较丰富,但VC、VD与VA贫乏; ⑹谷实的适口性好;谷实的消化率高,因而有效能值也高。 1.1 玉 米 营养特点 ⑴可利用能值高(谷类饲料中最高),CF少(2%),NFE多(72%,主要是淀粉,消化率高),脂肪含量高(3.5%~4.5%); ⑵ EFA中亚油酸含量在谷类籽实中最高(2%),畜禽日粮中玉米比例达50%以上,即可完全满足畜禽对亚油酸的需要量。 ⑶粗蛋白质含量低(7%~9%),品质较差(赖氨酸、蛋氨酸、色氨酸等EAA含量相对贫乏)。 营养特点 ⑷钙少(0.02%)磷多(0.25%),但磷多以植酸盐形式存在(占总磷50%~60%),对单胃动物的有效性低,其他微量元素也很少(Fe、Cu、Mn、Zn); ⑸脂溶性Vit中VA原和VE含量较多(1.3~3.3mg/kg,平均2.0mg/kg; 20~30mg/kg ),VD和VK较缺乏;水溶性Vit中,VB1较多,VB2和烟酸少; ⑹黄玉米含较多色素(主要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和玉米黄素等),效果优于苜蓿粉和蚕粪类胡萝卜素。 影响玉米品质的因素 ⒈水分:入仓玉米水分含量应低于14%,高温高湿和温差变化大易导致玉米变质; ⒉贮藏时间 ⒊破碎粒 ⒋霉变情况:黄曲霉素,影响:适口性和采食量、中毒,添加VA、VD和VE可缓解 饲用价值 ⑴猪:日粮主料,避免过量使用( “黄膘肉” );任何阶段应补充Lys;用高Lys玉米配制日粮应注意补充Trp和Thr;:将玉米炒熟或部分炒熟,饲喂断奶仔猪效果好于未炒熟的玉米。 ⑵鸡:饲用价值很高,而且富含色素,对鸡的皮肤、脚、喙等及蛋黄着色有良好效果。但过量使用会使肉鸡腹腔内脂肪蓄积,屠体品质下降。 饲用价值 ⑶反刍动物:不应粉碎过细,宜磨碎或破碎;可大量使用于精料补充料中,但最好与糠麸类使用,避免积食和引起膨胀。 ⑷水产动物:效果不佳,硬质玉米易导致胃胀和肠及肛门堵塞;但是,黄玉米由于富含色素,对鱼体着色有一定的效果(金鱼、锦鱼和红尼罗鱼-虾青素)。 利用时注意问题 ⑴品质:贮藏期和贮藏条件,产地、上市季节 ⑵贮藏 ⑶含抗烟酸因子:猪:糙皮病;鸡:皮炎 ⑷CP含量低:Lys、Met、Trp和Cys缺乏 ⑸含脂肪高 1.2 大 麦 营养特性 ⑴CP:11%~13%,平均12%,国产裸大麦含量较高,最高达20.3%,蛋白品质较好,氨基酸组成中lys、trp和ile含量高于玉米; ⑵NFE含量低于玉米(67%~68%),主要是淀粉。NSP含量较多(10%,)主要是β-葡聚糖和阿拉伯木聚糖,喂鸡和仔猪易引起腹泻; ⑶脂质较少(2%),FA中亚油酸含量高(50%) 影响大麦品质的因素 ⑴麦角病:降低适口性、中毒,症状有生长抑制、呕吐及咳嗽,最高允许量(0.3%,美国); ⑵单宁:60%在稃皮,10%在胚芽,影响适口性和蛋白质的消化利用率 饲用价值 ⑴猪: 仔猪:不宜用,但若是裸大麦或经脱壳、压片及蒸汽处理可取代部分玉米饲喂。 肥育猪:ADG与玉米相当,但FCR低于玉米,若经脱皮处理,价值可与玉米相当; 是育肥后期的理想饲料; 种猪避开使用; 饲粮中用量以不超过25%为宜,玉米与大麦2:1配合可获得最佳养猪效果。 饲用价值 ⑵鸡: 饲喂价值明显不如玉米; 肉鸡日粮用量一般为20%,最好低于10%,超过25%,FCR明显降低; 蛋鸡日粮中用量多对产蛋量影响不大,但FCR显而易见地下降,脏蛋增多 不含色素,对鸡产品无着色效果 饲用价值 ⑶反刍动物: 是奶牛和肉牛的优良精饲料,对肥育牛的饲喂价值与玉米等同,但对奶牛大量饲喂会导致乳脂较硬; 是牛、羊、兔、马优良的能量饲料,饲用时宜压扁或磨碎,不应粉碎 ⑷鱼:优于玉米,逊于小麦 2.糠麸类饲料(1-08-0000) 2.1 小麦、麦麸和次粉 营养特性 小麦: ⑴CF含量等于玉米,EE%玉米,CP%玉米,但蛋白质中EAA较低,特别是Lys。 ⑵Ca、P(主要是植酸磷)和Mg含量较多。 ⑶B族Vit和VE多,VA、VD和VC极少。 营养特性 小麦麸和次粉: ⑴组成:均是小麦加工成面粉的副产物,前者主要有种皮、糊粉层、少量胚芽和胚乳;后者有糊粉层、胚乳和少量细麸; ⑵区别: 颜色:小麦麸,白色、淡褐直至红褐色,取决于小麦品种;次粉,灰白到淡褐色,取决于麸皮比例,麸皮越多越深。 营养特性 ⑵小麦麸和次粉: ①CP含量高,二者相差不大,但品质仍较差; ②麦麸的CF和ASH含量均高于次粉,因此有效能值低,但后者的变异较大。 ③Vit含量丰富,特别是B族Vit和VE。 ④矿物质含量丰富,Fe、Mn、Zn较多,Ca少P多 ⑤有轻泻作用,可防治便秘,可作为添加剂的载体。 饲用价值 ⑴小麦: 猪:适口性优于玉米,但不宜磨得太细,等量取代玉米饲喂肥育猪时,可能因能值低于玉米而降低F/G,但可节约部分蛋白质饲料,并改善胴体品质。 鸡:等量取代玉米效果不理想,添加酶制剂可改善 反刍动物:很好的能量来源,但用量不宜超过50%,避免产生过酸症。 水产动物:最适于杂食鱼和草食鱼的淀粉质原料,能改善颗粒料的硬度。 饲用价值 小麦麸: ⑴奶牛和马属动物可大量饲喂 ⑵种畜,特别是繁殖家畜在临产前和泌乳期饲喂,有保健作用; ⑶育肥猪、育成鸡(30%)和产蛋鸡:可调节饲粮浓度,起到限饲作用; 次粉: 对肥育畜禽的效果优于小麦麸 很好的颗粒粘结剂,可用于制作颗粒饲料和鱼虾饵料 不宜用于粉状饲料,易造成粘嘴现象,影响适口性。 2.2 稻谷、米糠和脱脂米糠 几个概念: 糙米:稻谷脱去壳后的果实 精米:糙米再加工成的产物 米糠:糙米加工成精米过程的副产物,又称米皮糠、细米糠、玉糠等 砻糠:就是稻谷加工成精米时的副产物之一,即谷壳,营养价值极低,不能用作饲料。 统糠:又称连槽糠,是谷壳、碎米和米糠的混合物,属粗饲料,营养价值较低。 二八糠或三七糠:在生产上将砻糠和米糠按特殊的比例混合的糠,营养价值取决于砻糠比例 营养特点 ⑴稻谷: ①NFE60%,CF8%(主要集中于稻壳中,半数以上为木质素); ②CP:7%~8%,EAA中Lys、Met和Trp较少; ③有效能低于玉米。 营养特点 ⑵米糠: ①蛋白和Lys含量高于玉米,但仍低于畜禽需要量; ②含脂肪高(最高22.4%),多数是不饱和脂肪酸; ③CF少,有效能高 ④钙少磷多,主要是植酸磷,微量元素中Fe、Mn多,铜少; ⑤富含B族维生素,缺少VA、VC和VD。 饲喂价值 稻谷: ⑴猪、鸡:稻壳消化差,生产上一般不提倡直接用于饲喂。 仔猪和鸡:不宜用稻谷作饲料; 肥育猪和母猪:严格限制用量; 牛、羊、兔:粉碎后饲用; 饲喂价值 米糠: 猪:很好的能量饲料,生长猪饲粮:10%~12%,肥育猪可达30%,太多导致胴体变差,用量一般在15%左右。 禽:饲喂效果不如猪 牛:适口性好,能值高,肉牛和奶牛均可用 水产动物:鱼类很好的饲料,饲喂效果好(肌醇多) 3.块根、块茎及其加工副产品 (4-04-0000) 3.1 甘 薯 营养特性 ⑴很好的多汁饲料,营养价值较高,但不如玉米; ⑵CP只有玉米一半(4-4.5%%)EE含量也低(0.8%),EAA少(0.8%),有效能低于玉米,但可作为能量饲料部分替代玉米; ⑶甘薯有红、黄、白心之分,差别主要在于β胡萝卜素的有无。 ⑷水分多(75%),适口性好, 饲喂价值 鸡:肉鸡不宜使用,易造成饱腹感,但不足以满足足够营养需要,其它禽类也慎用;蛋鸡料中可用到10%,但需要补充蛋白质和氨基酸。 猪:甘薯丝粉碎后喂肉猪适口性好,可部分替代玉米(1/4),超过10%效果变差;生长猪会导致脂肪变硬,体形发育不良;仔猪耐受性差,宜少用。 反刍动物:牛的一种良好能量饲料,可满足50%;对马适口性差,不宜用。 甘薯渣饲喂价值 鸡:适口性差,用量5%之内,超过易导致生长不良; 猪:仔猪不适宜喂,肉猪配合Vit和Mineral、蛋白质可少量使用;用量,一般生长猪10%,育肥猪30%; 反刍动物:鲜渣饲喂,牛,20kg/d、干渣,3kg/d;马、羊,5%. 使用时应注意问题 ⑴不论生喂还是熟喂,应将其切碎或切成小块,避免食道梗塞; ⑵有黑斑病的不可饲喂,对甘薯藤叶应注意控制用量,以免出现拉稀; ⑶母猪不宜过多饲喂甘薯渣(母乳硬化,仔猪腹泻) 3.2 马铃薯 营养特性 ⑴NFE较多(DM的80%~85%,主要是淀粉);CF少,主要是半纤维素,有效能较高(猪DE,12.97MJ/kg;鸡ME,12.30MJ/kg)。 ⑵CP9%,NPN较多(50%左右);氨基酸组成中,Lys高于玉米,其他基本相当;Vit中除胡萝卜素外,其他相差不大;微量元素含量明显高于玉米。 饲喂价值 猪:育肥猪最好的饲料之一,煮熟可提高适口性与消化率,生喂宜切碎后再投喂; 鸡:可替代玉米的20%~30%,饲养效果和经济的效果与利益都较理想; 反刍动物:可生喂,用量:牛,16~24kg/d;马,10~12kg/d;羊,2~4kg/d。 使用注意问题 马铃薯的中毒及预防: 茄素(龙葵精):正常时含量2~10mg/100g鲜样,对动物无害,变绿后含量倍增,引起中毒。 预防:不用发芽、未成熟或腐烂的马铃薯作饲料 应煮熟再饲喂 贮藏应选阴凉干燥地方 4. 其他能量饲料 4.1 油脂 饲喂价值: 1.反刍动物:补充奶牛能量摄入不足,能保证CF摄入量,提高繁殖机能,维持较长泌乳高峰期; 2.猪、鸡:改善生产性能,提高蛋鸡产蛋率,增加蛋重;提高肉鸡的增重和FCR;增加断奶仔猪和生长肥育猪的增重与饲料报酬。 3.鱼类节省蛋白质用量,提供必需脂肪酸 4.2 乳清粉 1.营养价值:含有牛乳中的大部分水溶性成分,突出特点是乳糖多,是幼畜最佳能量来源。 体现在:蛋白含量低,但利用率高;B族维生素多,Ca、P含量丰富,比例合适 饲喂价值 主要在乳猪上用,用量:10~30%(国外),5%(国内),30脱脂乳+10%的乳清粉,饲养效果最好 生长猪,20%,肥育猪,10% 含盐多,引起食盐中毒 二、蛋白质饲料 定义:蛋白质饲料是指干物质中粗蛋白质含量大于或等于20%、粗纤维含量小于18%的饲料,可分为植物性蛋白质饲料 、动物性蛋白质饲料、单细胞蛋白质饲料和非蛋白氮饲料,是动物配合饲料中比较缺乏的饲料原料之一。 (一)、植物性蛋白饲料 营养特性 (1)蛋白质含量高(20%~50%),且蛋白质质量较好(主要由清蛋白和球蛋白组成),高于谷类蛋白(EAA含量和平衡程度明显优于谷蛋白和醇溶蛋白)但植物性蛋白质的消化率一般仅有80%左右。 (2)粗脂肪含量变化大(加工工艺影响大)。 (3)粗纤维含量一般不高,基本上与谷类籽实近似,饼粕类稍高些。 营养特性 (4)矿物质中钙少磷多,且主要是植酸磷。 (5)维生素含量与谷实相似,B族维生素较丰富,而维生素A、维生素D较缺乏。 (6)大多数含有一些抗营养因子,影响其饲喂价值。 1.大豆、豆饼和饼粕 豆饼和豆粕:均系大豆榨油后的副产物,通常将大豆经压榨法或夯榨法取油后的副产物称为豆饼,而将浸提法或预压浸提法取油后的副产物称为豆粕 大豆的营养特性 ⑴蛋白含量高,品质优于谷类蛋白(球蛋白,84.25%;清蛋白,5.36%),EAA含量高(Lys2%) ⑵CF少(4%左右),高于玉米,与其他谷类籽实相当; ⑶脂肪含量高(17%),可利用能值高于玉米,属高能蛋白饲料;不饱和脂肪酸和磷脂较多。 大豆的营养特性 NFE少(26%), Ash含量与谷类籽实相近,Ca少P多(植酸磷),微量元素中Fe含量高。 豆饼、豆粕:与大豆相比,除脂肪含量大幅度减少外,其它养分无实质性差异,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相应增加,有效能值下降,但仍属于高能饲料。 豆粕的营养特性 ⒈CP(40%~50%)和EAA含量高,比例较适宜,Lys和Ile含量在饼粕中最高(2.4%~2.8%;1.8%),Lys:Arg,100:130;Ile和Val比例最好,Trp和Thr含量也很高,与谷实类饲料配合可起到互补作用,但Met含量不足,玉米-豆粕型日粮要额外添加。 豆粕的营养特性 ⑵CF含量低,大多数来源于豆皮;NFE主要是蔗糖、棉籽糖和水苏糖等,淀粉含量低。 ⑶胡萝卜素、核黄素(VB2)和硫胺素(VB1)少,烟酸和泛酸(VB3)较多,胆碱含量丰富; 豆粕的营养特性 ⑶矿物质中Ca少P多,P多为植酸磷(61%),Se含量低。 ⑷色泽好,风味佳,使用上无用量限制。 豆粕品质评定指标 指标:抗胰蛋白酶活性、脲酶活性、水溶性氮指数、VB1含量和蛋白质溶解度、颜色。 最佳饲喂效果评定: 脲酶活性:0.03~0.4;0.02~0.2(家禽) 水溶性氮指数:15%~30% 颜色:黄褐色(正常加热)、颜色较浅或灰白(加热不足或未加热)、暗褐色(加热过度) 大豆及其饼粕的饲喂价值 ⒈生大豆的应用: ⑴鸡饲料中少见,少量使用即造成下痢及生长抑制,饲喂价值远低于豆粕; ⑵猪:育肥猪日粮中应避开使用,母猪上可适当使用。 大豆及其饼粕的饲喂价值 ⒉加工全脂大豆的应用 生长肥育猪:可替代豆饼,但会增加背膘厚度,减少眼肌面积。 ⒊豆饼和豆粕 仔猪:小于10%为宜,熟化效果好; 以豆粕为唯一蛋白源的饲粮中,添加Met可提高生产性能,若同时添加Met、Lys和Thr,效果更好。但再添加Trp无效。 大豆及其饼粕的饲喂价值 奶牛、肉牛:优质蛋白质饲料,各阶段均可使用。 水产动物:草食鱼及杂食鱼对大豆粕中的蛋白质利用率高(90%左右,)可取代部分鱼粉,肉食鱼利用差,少用。 控制大豆粕引起断奶腹泻的措施 ⑴寻求适宜的加工方法破坏大豆饼粕中的抗原物质(热乙醇、膨化处理); ⑵控制大豆粕在仔猪饲粮中的比例。 适宜蛋白水平-24%,豆饼蛋白占饲粮蛋白比例—60%(陈代文) 大豆的抗营养因子 1.胰蛋白酶抑制因子(TI):主要存在于大豆籽实的子叶中,占大豆蛋白6%。对多数动物引起生长抑制、胰腺肥大和增生。 2.大豆凝集素(SBA):能凝集红细胞的蛋白质,引起动物生长抑制; 3.胃肠胀气因子: 4.植酸 5.脲酶 6.大豆抗原(大豆球蛋白和β-伴大豆球蛋白) 大豆的加工 1.目的和意义: 去除抗营养因子,改善蛋白质利用率,提高大豆的饲喂价值 2.加工方法: 焙炒、干式挤压法、湿式挤压法 加工对大豆及饼粕抗营养因子和蛋白质营养价值的影响 1.对抗营养因子的影响 适度加热可有效破坏抗营养因子(胰蛋白质酶抑制剂和凝集素),加热效果取决于加热过程中大豆承受的最高温度,一般挤压和蒸汽加热时,出口温度分别以接近140℃和100℃为宜,蒸炒温度别超过110℃,时间30~60min;浸出法中湿粕蒸烘的出粕温度为100℃,时间30~40min。 大豆抗原:目前尚且没有有效办法去除,热乙醇(65~80℃)、膨化处理是两种较好的方法 加工对大豆及饼粕抗营养因子和蛋白质营养价值的影响 2.对蛋白质氨基酸利用的影响 加热不足(抗营养因子破坏不够)和过度加热(美拉德反应); 2.菜籽饼粕 2.1营养特性 ⑴CP较高(34%~38%),AA组成较平衡,S-AA含量高是其突出的特点,Lys与Arg比例适宜,但Arg含量低; ⑵CF含量较高(12%~13%),有效能值较低,碳水化合物为不易消化的淀粉,且含有8%的戊聚糖,雏鸡不能利用; ⑶Ca、P(大部分是植酸磷)均较多,微量元素中Fe、Mn、Zn、Se含量丰富,其他较少。 营养特性 ⑷Vit中胆碱、叶酸、烟酸、核黄素和硫胺素均高于豆饼,但胆碱与芥子碱结合,难于吸收; ⑸含有多种抗营养因子:硫葡萄糖苷、芥子碱、植酸、单宁 饲喂价值 鸡:幼雏饲粮中避开使用,肉鸡后期可用10%~15%(10%最好),蛋鸡、种鸡可用8%; 猪:含毒高的在肥育猪中用量应低于5%,母猪低于3%;双低品种(低芥酸、低硫葡萄糖苷)肥育猪日粮可用到15%,为防止软脂现象,用量应低于10%,种猪,12%。 牛:适口性差,影响程度小于单胃动物,肉牛精料,5%~10%,奶牛精料,10%以下,低毒品种可用到25% 合理规划利用途径 1.限量使用: 2.平衡饲粮蛋白质和氨基酸(补充Lys和Met) 3.棉籽饼粕 3.1营养特性 ⑴CF:取决于制油过程中棉籽脱壳的程度,国产的较高(13%),有效能低于大豆饼粕,夯榨饼因棉籽未去壳,CF可高达22.8%,属粗饲料。 ⑵EE一般棉籽饼的残留率高于棉籽粕,可提高能量浓度,是VE和亚油酸的良好来源,但对贮存有影响。 营养特性 ⑶蛋白质含量高(34%),氨基酸中Lys和 Met含量低(1.3%~1.5%和0.36%~0.38%),Arg含量高(3.67%~4.14%),Lys:Arg为100:270以上,易产生Arg和Lys的拮抗。 ⑷矿物质中Ca少P多(71%是植酸磷),含硒少;VB1较多,VA和VD少。 ⑸含有多种抗营养因子,主要是棉酚、环丙稀脂肪酸、单宁和植酸 加工对营养价值的影响 ⒈对主要抗营养因子含量的影响表现为可大大降低游离棉酚含量 ⒉对氨基酸利用率的影响表现为美拉德反应造成Lys含量下降。 棉籽饼粕的脱毒处理方法 ⑴改进棉籽加工工艺和技术 溶剂浸出法、分离棉籽色素腺体法、改高水分蒸炒为低水分蒸炒 ⑵脱毒处理方法:化学去毒法(硫酸亚铁法和碱处理法)、膨化脱毒、固态发酵脱毒。 饲喂价值 ⒈限量使用,动物种类不同,对游离棉酚的耐受力不同: 鸡 游离棉酚含量低于0.05%的棉籽饼粕在肉鸡日粮中可用10%~20%,产蛋鸡5%~15%,未经脱毒处理的不能超过5%; 游离棉酚含量在200mg/kg以下,不影响产蛋率,但会影响蛋品质(桃红蛋),为此应限制在50mg/kg以下 饲喂价值 猪:耐受力低于鸡,乳、仔猪不用,游离棉酚低于0.05%的棉籽饼粕在生长肥育猪中可用到10%~20%,母猪可用到3%~5% 游离棉酚含量达00!200mg/kg,食欲减退;200mg/kg,生长不良;300mg/kg,中毒死亡 饲粮中游离棉酚最大允许量 仔猪:20mg/kg、育肥猪:60mg/kg、母猪: 60mg/kg 肉用仔鸡:100mg/kg、产蛋鸡:20mg/kg 4.其它植物性蛋白饲料 ⑴ 玉米蛋白粉 ⑵ ⑶ 酱油渣和醋渣 ⑷ 粉丝蛋白 ⑸ 浓缩叶蛋白 (二)、动物性蛋白饲料 营养特性 ⑴蛋白质含量高(40%~85%),氨基酸组成比较平衡,并含有促进动物生长的动物性蛋白因子(animal protein factor APF); ⑵碳水化合物含量低,不含粗纤维; ⑶粗灰分含量高,钙、磷含量丰富,比例适宜; 营养特性 ⑷维生素含量丰富(特别维生素B2和维生素B12); ⑸脂肪含量较高,虽然能值含量高,但脂肪易氧化酸败,不宜长时间贮藏。 2.1 鱼粉 1.分类: 按产地:国产和进口 按原料性质、色泽: 普通鱼粉(橙白或褐色)、白鱼粉(灰白或黄灰白色,以鳕鱼为主)、褐鱼粉(橙褐或褐色)、混合鱼粉(浅黑褐或浓黑色)、鲸鱼粉(浅黑色)和鱼粕(鱼类加工残渣) 按原料部位和组成: 全鱼粉、强化鱼粉、粗鱼粉、调整鱼粉、混合鱼粉和鱼精粉 营养特性 ⑴含水量变异幅度大,4%~15%(平均10%) ⑵蛋白含量高,从40%~70%,进口鱼粉一般在60%以上,国产的约50%,脱脂鱼粉一般60%以上 ⑶氨基酸组成齐全、平衡,主要AA与猪、鸡的体组织AA组成基本一致 营养特性 ⑷Ash含量高(超过20%可能是非全鱼鱼粉),Ca、P含量高,P利用率好(磷酸钙),含盐多,应注意用量 饲用价值 价格高,用量一般在10%以下 生长肥育猪:8% 注意不正确使用引起的问题(肌胃溃烂——糜烂素) 2.2血粉 定义:畜禽鲜血经脱水而制成的一种产品。 营养特性: 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高(80%~90%),Lys7%~8%,Trp和His也多。但蛋白质品质差,氨基酸不平衡(Lys利用率低,Ile很少,Met偏低) 饲用价值:鸡,2%;猪,不超过5% 2.3血浆蛋白粉 定义:猪血分离出红细胞经喷雾干燥而制成的粉状产品。 饲用价值:断奶仔猪,用量高时,Met成为限制性因素,必须补充 (三)、单细胞蛋白饲料 定义:单细胞蛋白质(single-cell protein,SCP)是单细胞或具有简单构造的多细胞生物的菌体蛋白的统称。 营养特性 单细胞蛋白质饲料由于原料及生产的基本工艺不同,营养成分变化较大,一般风干制品中含粗蛋白质在50%以上。因为这类蛋白质是由多个独立生存的单细胞构成,富含多种酶系和B族维生素。必需氨基酸组成和利用率与优质豆饼相似。微量元素中富含铁、锌、硒。 (四)、非蛋白氮饲料: 定义: 凡含氮的非蛋白可饲物质均可称为非蛋白氮饲料(nonprotein nitrogen NPN)。包括饲料用的尿素、双缩脲、氨、铵盐及其他合成的简单含氮化合物。作为简单的纯化合物质,NPN不能为动物提供能量,其作用只是供给瘤胃微生物合成蛋白质所需的氮源,以节省饲料蛋白质。 三、青绿饲料(2-01-0000) 概述:以富含叶绿素而得名,天然水分含量在60%以上,最重要的包含天然牧草、人工栽培牧草、青饲作物、叶菜类、非淀粉质根茎瓜类、水生植物及树叶类等。 青绿饲料的种类极其繁多、来源广、产量高、营养丰富,对促进动物生长发育、提高畜产品品质和产量等具备极其重大作用,被人们誉为“绿色能源”。 ⑴干物质少、水分含量高、粗纤维含量较高、能值较低 ⑵蛋白质含量较高,品质较优 ⑶粗纤维含量较低 ⑷钙磷比例适宜 ⑸维生素含量丰富 ⑹幼嫩、柔软和多汁,适口性好,还含有各种酶、激素和有机酸,易于消化。 3.2 青绿饲料的应用 ⑴在动物饲料方面,青绿饲料与由它调制的干草可以长期单独组成草食动物饲粮,并且还能够给大家提供一定产品。 ⑵对单胃杂食动物(如猪、鸡)来说,饲粮中不能大量加入,但可作为一种蛋白质与维生素的良好来源适量搭配于饲粮中,以补充其饲料组成的不足,而满足猪禽对营养的全面需要。 3.3 影响青绿饲料营养价值的因素 ⑴土壤与肥料 ⑵生长阶段和部位 ⑴幼嫩时期优于成熟阶段。 ⑵叶片高于茎杆。 ⑶天气特征情况 气温、光照及雨量 ⑷管理因素 牧地放牧制度的健全与否也影响到草地总的营养价值。放牧适量,经常刈割。 3.4 饲用中须注意的问题 (1)亚硝酸盐中毒 青绿植物中含的硝酸盐在饲料堆入或闷煮时会其转化为亚硝酸盐,动物食后引起中毒—饱潲症。 治疗:静注类兰(亚甲兰)(1%),猪用1-2mg/kg体重,牛等用8mg/kg体重。 亦可用5%的甲苯胺兰治疗:5mg/kg体重 (2)氢氰酸中毒 幼嫩的高粱苗、玉米苗、苏丹草、马铃薯幼芽等含有一种氰甘配糖体,这些饲料如在堆入发霉或霜冻枯萎时,氰苷可受植物体内特一酶的作用发生水解,可产生氢氰酸,动物吸收HCN后可造成细胞内室息以及麻弊吸运动中枢。(破坏细胞内多种酶,尤其是细胞色素氧化酶) (3)其他有毒有害物中毒 如荞麦中含有“叶红质”,家畜采食较多后在阳光下活动时,“叶红质”受阳光的作用后能破坏血管壁。 又如草樨含香豆素→双香豆素→与V.K撷抗。 ㈡ 青贮饲料 定义: 用青绿饲料为原料经青贮(乳酸)发酵调制而成的饲料,包括常规青贮,低水分青贮(45-55%)和外加添加剂青贮(特种青贮)。 优点:能长期保存青绿多汁饲料的特性,扩大饲料资源,保证家畜均衡供应青绿多汁饲料。 营养特性 1.气味酸香、柔软多汁、颜色黄绿、适口性好。 2.从常规概略养分分析分析看,新鲜原料与其青贮料无显著差别,但从其组成的化学成分看,则差别很大(见表1) 3. 从常规分析成分的消化率看,各种有机物质的消化率在原料和青贮料之间非常相近,两者无明显差别,因此它们的能量价值也是近似的。 4.动物对青贮料的随意采食量干物质比其原料和同源干草都要低些。 2.1.青贮原理 青贮过程是为青贮原料上的乳酸菌生长繁殖创造有利条件,使乳酸菌大量繁殖,将青贮原料中可溶性糖类变成乳酸,当达到一定浓度时,抑制了有害微生物的生长,进而达到保存饲料的目的。因此,青贮的成败,主要决定于乳酸发酵的程度。 2.2青贮发酵过程: (1)好气性菌活动阶段 (2)乳酸菌发酵阶段 (3)稳定阶段 青贮发酵过程的技术要点 ⑴青贮技术关键是尽可能缩短第一阶段时间,通过及时青贮和切短压紧密封好来减少呼吸作用和好气性有害微生物繁殖,以减少养分损失,提高青贮饲料质量。 ⑵利用pH判断青贮进程:当pH下降到4.2值以下时,各种有害微生物都不能生存,就连乳酸链球菌的活动也受到抑制,只有乳酸杆菌存在。当pH值为3时,乳酸杆菌也停止活动,乳酸发酵即基本结束。 ⑶一般,糖分含量较高的玉米、高粱等青贮后20~30d就以进入稳定阶段,豆科牧草需3个月以上。 2.3 调制优良青贮料应具备的条件 ⑴青贮原料应有适当的含糖量 两个概念: ⑴最低需要含糖量:青贮原料中的蛋白质及碱性元素会中和一部分乳酸,只有当青贮原料中pH值为4.2时,才可抑制微生物活动。因此乳酸菌形成乳酸,使pH值达4.2时所需要的原料含糖量是十分重要的条件,通常把它叫做最低需要含糖量。 计算公式:饲料最低需要含糖量(%)=饲料缓冲度×1.7 原料中实际含糖量大于最低需要含糖量,即为正青贮糖差; 原料实际含糖量小于最低需要含糖量时,即为负青贮糖差。 凡是青贮原料为正青贮糖差就容易青贮,且正数愈大愈易青贮,反之亦然。 ⑵饲料缓冲度:是中和每100g全干饲料中的碱性元素,并使pH值降低到4.2时所需的乳酸克数。 计算方式:因青贮发酵消耗的葡萄糖只有60%变为乳酸,所以得100/60=1.7的系数,也即形成1g乳酸需葡萄糖1.7g。 ⑵青贮原料应有适宜的含水量 ①乳酸菌繁殖活动,最适宜的含水量为65%~75%。豆科牧草的含水量以60%~70%为好。 ②判断青贮原料水分含量的简单办法是:将切碎的原料紧握手中,然后手自然松开,若仍保持球状,手有湿印,其水分含量在68%~75%;若草球慢慢膨胀,手上无湿印,其水分在60%~67%,适于豆科牧草的青贮;若手松开后,草球立即膨胀,其水分为在60%以下,只适于幼嫩牧草低水分青贮。 ⑶厌氧环境的创造 2.5.青贮步骤和方法 ⑴原料的适时刈割 ⑵切短 ⑶装填压紧 ⑷密封 2.6青贮饲料的品质评定 1.感官评定: ⑴色泽:一般来说,品质优良的青贮饲料颜色呈黄绿色或青绿色,中等的为黄褐色或暗绿色,劣等的为褐色或黑色。 ⑵气味:品质优良的青贮料具有轻微的酸味和水果香味。若有刺鼻的酸味,则醋酸较多,品质较次。腐烂腐败并有臭味的则为劣等,不宜喂家畜。 ⑶质地:植物的茎叶等结构应当能清晰辩认,结构破坏及呈粘滑状态是青贮腐败的标志,粘度越大,表示腐败程度越高。 2.化学鉴定 ⑴ pH值(酸碱度):优良青贮饲料pH值在4.2以下,劣质青贮饲料pH值在5.5~6.0之间,中等青贮饲料的pH值介于优良与劣等之间。 ⑵氨态氮:氨态氮与总氮的比值反映了青贮饲料中蛋白质及氨基酸分解的程度,比值越大,说明蛋白质分解越多,青贮质量不佳。 ⑶有机酸含量:优良的青贮饲料,含有较多的乳酸和少量醋酸,而不含酪酸。品质差的青贮饲料,含酪酸多而乳酸少。 2.7青贮饲料的饲喂技术 每100kg体重日喂青贮量(kg): 成年牛,泌乳牛5~7kg,肥育牛4~5kg,役牛4~4.5kg,种公牛1.5~2.0kg。 绵羊,成年羊4~5kg,羔羊0.4~0.6kg。 奶山羊,泌乳母羊1.5~3.0kg,青年母羊1.0~1.5kg,公羊为1.0~1.5kg。 马,役马每匹每天可喂12~15kg,种母马和1岁以上的幼驹每天可喂6~10kg。 ㈢、粗饲料 定义:根据前述国际饲料分类原则,粗饲料是指自然状态下水分在45%以下、饲料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18 %、能量价值低的一类饲料,最重要的包含干草类、农副产品类(壳、荚、秸、秧、藤)、树叶、糟渣类等。 营养特点 粗纤维含量高,可达25%~45 %,可消化营养成分含量较低,有机物消化率在70 %以下,质地较粗硬,适口性差。 几类粗饲料的营养价值 A、青干草 ⑴消化能值在8~10 MJ/kg,少数优质干草可达到12.5 MJ/kg,还有部分干草,消化能值低于8 MJ/kg。 ⑵干草粗蛋白质含量变化平均在7%~17 %,个别豆科牧草可以高达20 %以上。 ⑶粗纤维含量高,大约在20%~35%,但其中纤维的消化率较高。 ⑷矿物质含量丰富。 青干草的应用 猪、禽:适宜利用高质量或粗纤维含量较低的干草—紫花苜蓿、紫云英,限量饲喂,粉碎拌以精料。 牛、羊:高低质量干草搭配使用,适当切短,避免浪费。 B 草粉 饲用价值:蛋白质、维生素、β-胡萝卜素含量高 用量(优质紫花苜蓿): 雏鸡和产蛋鸡,5% 青年鸡:15% 肥育猪和母猪:10%-15%与15%-30% 兔:20%-50% 影响草粉质量的因素 1.原料种类 2.刈割期 3.年收获次数 4.干燥方法(决定性影响) C、稿秕与饲用林产品饲料 Ⅰ.秸秆饲料:稻草、玉米秸、麦秸、豆秸和谷草等 Ⅱ.定义:农作物收获脱粒时,除分出秸秆外还分离出许多包被籽实的颖壳、荚皮与外皮等,这些物质统称为秕壳(hulls)。 Ⅲ.营养价值:由于脱粒时常沾染很多尘土异物,也混入一部分瘪的籽实和碎茎叶,这样使它们的成分与营养价值往往有很大的变异。总的看来,除稻壳、花生壳外,一般秕壳的营养价值略高于同一作物的秸秆。 特点:营养价值低,数量大,反刍动物消化利用率高于单胃动物。 CF消化率 牛、羊 猪 稻草 50% 20% 玉米秸 65% 粗饲料的加工调制 (一)、意义:营养价值显著提升,对开发粗饲料资源意义重大。 (二)、方法: 1.物理加工:机械加工(铡、粉、揉碎) 、热加工(蒸煮、膨化、高压蒸汽裂解)、盐化和其它 2.化学处理:碱化、氨化、酸处理和氨-碱复合处理 3.生物学处理:发酵法和人工瘤胃发酵 四、矿物质饲料 定 义 矿物质饲料是补充动物矿物质需要的饲料。它包括人工合成的、天然单一的和多种混合的矿物质饲料,以及配合有载体或赋形剂的痕量、微量、常量元素补充料。 分 类 2.1常量矿物质饲料: ⑴钙源性饲料:通常天然植物性饲料中的含钙量与各种动物的需要量相比均感不足,特别是对产蛋家禽、泌乳牛和生长幼畜更明显。因此,动物饲粮中应注意钙的补充。常用的含钙矿物质饲料有石灰石粉、贝壳粉、蛋壳粉、石膏及碳酸钙类等。 分 类 ⑵磷源性饲料:富含磷的矿物质饲料有磷酸钙类、磷酸钠类、骨粉及磷矿石等。在利用这一类原料时,除了注意不同磷源有不一样的利用率外,还应该要考虑原料中有害于人体健康的物质如氟、铝、砷等是否超标。 ⑶钠盐性饲料:氯化钠、碳酸氢钠和硫酸钠 ⑷含硫饲料和含镁饲料等。 分 类 2.2天然矿物质饲料:使用较多的有沸石、麦饭石、稀土、膨润土、海泡石、凹凸棒和泥炭等,这些天然矿物质饲料多属非金属矿物。 钙源性饲料 石 粉 优点:作为微量元素载体,流散性好,不吸水而且成本低,不足之处在于承载性能略低于沸石和麦饭石。 评判标准:石粉作为钙的来源,粒度以中等为好,一般猪0.5~0.7mm,禽0.6~0.7mm,蛋鸡1.5~2mm。 石 粉 用量:肉鸡、猪、牛、羊料一般1%~2%,奶牛料稍高些,蛋鸡料7%左右 注意问题:Mg含量的检测,2%会影响Ca的吸收 骨 粉 优点:Ca、P比例平衡,利用率高,当同时需要Ca、P时为最佳补充物,是我国目前Ca、P主要补充物之一;其次,一般含氟量低,比较安全。 用量:猪鸡饲料中1%~3%。 使用时注意:简易方法生产的骨粉(未经脱脂、脱胶和加热灭菌)的腐败变质问题。 磷源性饲料 富含磷的矿物质饲料有磷酸钙类、磷酸钠类、骨粉及磷矿石等。在利用这一类原料时,除了注意不同磷源有不一样的利用率外,还应该要考虑原料中有害于人体健康的物质如氟、铝、砷等是否超标。 磷源性饲料 ①磷酸氢钙(P18%,Ca21%):生物利用率高,是优质补磷同时兼补钙的矿物饲料。 用量:猪饲料1.0%~1.5%、鸡1.2%~2.0%、牛1.0%~2.0%、鱼1.5%~2.5% ②磷酸二氢钙(P22%,Ca15%) :生物利用率优于磷酸氢钙,是优质补磷剂,也是优质补钙剂,最适宜作鱼虾饲料,也适合用于牛液体饲料和乳猪饲料,价格略高,货源较紧张 钠盐性饲料 ⑴食盐:是动物饲料中较缺或不足的2个元素,特别是草食动物更易缺乏(维持渗透压、促进食欲、参与胃酸形成),各种动物用量大约在0.2%~0.5%。 使用时注意:NaCl作为Na和Cl的补充源,二者不平衡,如果配合饲料用其它盐酸盐如氯化胆碱、盐酸赖氨酸更易造成Na、Cl的不平衡。 钠盐性饲料 ⑵碳酸氢钠(小苏打): 特点:含钠27.38%,工业品按纯度99%计,含钠27.10%,利用率高,优质钠源矿物质饲料之一。 饲用价值:可取代部分NaCl。 奶牛和肉牛:可调节瘤胃pH值,防止精料型饲粮引起的代谢性疾病,与MgCl2配合效果更好,添加量0.5%~2.0%。 肉鸡和蛋鸡:可减缓热应激,添加量0.5%。 微量元素化合物 ⑴硫酸亚铁:蓝绿色或浅绿色晶体颗粒,易吸潮氧化变成褐色。 理论上硫酸亚铁含铁20.09%,实际饲料工业品按国家标准含FeSo4.7H2O98%以上,含铁19.68%,细度:95%通过2.8mm的试验筛 。 不足:易吸潮结块,贮存时间、高温高湿更严重,与其他矿物质饲料混合制成预混料也有结块倾向,饲料中有氧化锰时应避开使用FeSo4.7H2O。 微量元素化合物 ②硫酸铜:亮蓝色结晶或粉末,无水为白色强吸湿性粉末,水溶性高,生物利用率好。 纯品含Cu25.45%,工业品按98.5%计含Cu25.07%,细度95%通过800μm的试验筛。 注意:具有氧化性,会促进不稳定脂肪氧化及维生素,最好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分别预混,减少其破坏性。 微量元素化合物 ③七水硫酸锌:白色结晶粉末,纯品含锌22.74%,工业品按纯度99%计含锌22.51%,细度95%通过800μm的试验筛,水溶性好,生物学效价100% 注意:会使呼吸、消化及循环疾病患病率增加,无水及浓溶液可引起溃疡,多见于手背与手掌。 微量元素化合物 ④五水硫酸锰:淡玫瑰色结晶,近乎透明,易溶于水,苦涩味,室温下稳定。 纯品含锰22.8%,工业品按98%纯度计含锰22.3%,细度通过400μm的试验筛。 微量元素化合物 ⑤KI无色或白色立方晶体,五臭,有浓苦咸味,纯品含I76.4%、K23.6%;工业品按纯度99%计含I75.7%,K23.4%,细度通过800μm的试验筛,生物利用率高,但不稳定,游离碘对维生素和抗生素有破坏作用。 微量元素化合物 ⑥亚硒酸钠:无色结晶粉,饲料产品纯度98%,含硒44.71%,最佳补硒剂,生物利用率100%。 注意:本品为纯度很高的化工产品,饲料中添加量2~6g/t;直接用很难保证均匀度和分散度,一般制成1%或0.1%的预混剂后使用,也可采用喷雾法;操作时注意自我防护,严禁非间接接触皮肤,避免吸入粉尘。 饲料添加剂 1.定义:饲料添加剂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饲料添加剂概念:系指各种用于强化畜禽饲料效果和有利于配合饲料生产和贮存的一类非营养性微量成分,如各种防霉剂、抗氧化剂、保健剂、粘结剂、分散剂、着色剂、增味剂、益生素与酶制剂等。 广义的饲料添加剂概念:是指在天然饲料的加工、调制、贮存或饲喂等过程中,人工另外加入的各种微量物质的总称。即包括上述“补充物”和“添加剂”的全部涵义。 五、饲料添加剂 3.作用:提高饲料利用率;改善饲料适口性;促进畜禽生长发育;改善饲料加工性能;改善畜产品品质;合理规划利用饲料资源。 4.根本原则:安全可靠、经济有效与使用方便。 5.作为饲料添加剂一定要满足的门槛是:安全、有效、稳定、适口性好、对环境无不良影响。 饲料添加剂 6.饲料添加剂的种类和作用 6.1饲料添加剂的主要种类有:微量元素、维生素、氨基酸、单细胞蛋白、抗生素、益生素、酶制剂、防霉剂、抗氧化剂与抗球虫剂等。 营养性添加剂 1.微量元素添加剂:为动物提供微量元素的叫微量元素添加剂。应用最多的是补充微量元素Fe、Cu、Zn、Co、Mn、I与Se的添加剂,这些微量元素除为动物提供必需的养分外,还能激活或抑制某些维生素、激素和酶,对保证动物正常生理机能和物质代谢有着非常非常重要的作用。 3.产品形态 已逐步从第一代无机微量元素产品向第二代有机酸—微量元素配位化合物发展。 常用的有机酸有:醋酸、乳酸、柠檬酸、丙酸、延胡索酸、琥珀酸、葡萄糖酸等。 常见产品有:醋酸钴、醋酸锰、醋酸锌、葡萄糖锰、葡萄糖酸铁、柠檬酸铁、柠檬酸锰等。 3.产品形态 目前,第三代氨基酸—金属元素配位化合物或以金属元素与部分水解蛋白质(包括二肽、三肽和多肽)螯合的复合物发展也十分迅速。 产品有:蛋氨酸锌、蛋氨酸锰、蛋氨酸铁、蛋氨酸铜、蛋氨酸硒、赖氨酸铜、赖氨酸锌、甘氨酸铜、甘氨酸铁、胱氨酸硒等。 维生素添加剂 维生素是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一类饲料添加剂。在各种维生素添加剂中,氯化胆碱、维生素A、维生素E及烟酸的使用量所占的比例最大。 以玉米和豆粕为主的饲粮中,常常要添加维生素A、维生素D3、维生素E、维生素K、维生素B2、烟酸、泛酸、氯化胆碱及维生素B12。 对猪、禽而言,常用谷物及其副产品中的烟酸几乎不能被利用,其需要量主要是依靠添加外源供给。 维生素添加剂 1.作用:维生素添加剂大多数都用在对天然饲料中某种维生素的营养补充、提高动物抗病或抗应激能力、促进生长以及改善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等。 2.分类:脂溶性和水溶性 维生素添加剂 3.使用:各国饲养标准所确定的需要量为畜禽对维生素的最低需要量,是设计生产添加剂的基本依据。考虑到实际生产应用中许多因素的影响,饲粮中维生素的添加量都要在饲养标准所列需要量的基础上加“安全系数”。 某些维生素的供给量上常常为需要量的2~10倍,以保证满足畜禽生长发育的真正需要。 氨基酸添加剂 1.概述:各种成年畜禽共同的必需氨基酸有8种:Ile、Leu、Lys、Met、Phe、Thr、Trp和Val,生长畜禽还应加上Arg和His,雏鸡的必需氨基酸在此基础上还要加上Gly、Cys和Tyr(13种)。一般,反刍动物(幼年除外)因为有瘤胃微生物作用,不需要专门补给。 氨基酸添加剂 饲料添加氨基酸的优点: 降低日粮粗蛋白(仔猪,可降低2%,再添加Met、Thr和Trp可降低3%~4%),补充不足的EAA,改善饲料的蛋白质营养价值,节约蛋白质饲料,减轻环境污染。 氨基酸添加剂 赖氨酸:目前赖氨酸添加剂大多数都用在猪、禽和犊牛饲料,是猪的常用饲料中最易缺乏的一种氨基酸。 添加量:根据畜禽营养需要量确定,一般0.05%~0.3%,即500~3000g/t。 在计算添加量时应注意:按产品规格,其含有98.5%的L-赖氨酸盐酸盐,但L-赖氨酸盐酸盐中的L-赖氨酸含量为80%,而产品中含有的L-赖氨酸仅为78.8%。 氨基酸添加剂 蛋氨酸:在家禽饲料中使用较为普遍,是禽饲料最易缺乏的一种氨基酸。蛋氨酸与其他氨基酸不同,天然存在的L-蛋氨酸与人工合成的DL-蛋氨酸 (DL-methionine) 的生物利用率完全相同,营养价值相等,故DL-蛋氨酸可完全取代L-蛋氨酸使用。 蛋氨酸的使用可按畜禽营养需要量补充,一般添加量为0.05%~0.2%,即500~2000g/t。 氨基酸添加剂 3.蛋氨酸羟基类似物:作为蛋氨酸的替代品使用,按重量比计,其效果相当于蛋氨酸的65%~88%。 4.色氨酸:一般是继赖氨酸、蛋氨酸后,畜禽饲料中最易缺乏的第3种必需氨基酸。猪对DL-色氨酸的相对活性是L-色氨酸的80%,鸡为50%~60%。雏鸡及仔猪易缺乏色氨酸,色氨酸在仔猪人工乳中应用普遍。在低蛋白饲料中添加色氨酸,对提高畜禽增重、改善饲料效率十分有效。一般添加量为0.02%~0.06%。 氨基酸添加剂 5.苏氨酸:以小麦、大麦等谷物为主的,Thr的含量往往不能满足动物需要;大多数以植物性蛋白为基础的猪饲料中,Thr和Trp多为第二限制性氨基酸;随Lys添加量的增加,Thr和Trp成为影响猪生产性能的限制因子。 非营养性添加剂 1.生长促进剂 2.驱虫保健添加剂 3.饲料保存剂 4.生物活性制剂 5.其它 非营养性添加剂 1.抗生素:一类由微生物(细菌、放线菌、真菌等)发酵产生的具有抑制和杀灭其他微生物的代谢产物。 功能:主要是抑制动物肠道中有害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从而控制疾病和保持动物健康;促进有益微生物的生长并合成对动物机体有益的营养的东西;防止肠壁变厚促进动物对养分的消化和吸收。 抗生素 我国允许使用种类:杆菌肽锌、硫酸黏杆菌素、北里霉素、恩拉霉素、维吉尼亚霉素、泰勒菌素、土霉素、盐霉素和拉沙里菌素钠。 使用注意:剂量、用药和停药期限、时间 发展趋势:寻找无(低)药残留、无(低)污染,能替代抗生素的促生长剂。 益生素 定义:一类有益的活菌制剂,主要有乳酸杆菌、枯草杆菌、双歧杆菌制剂等。 作用:维持肠道正常微生物区系的平衡,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繁殖。 剂量:一般0.02%~0.2% 效果不稳定,注意使用对象及条件 激素及类激素 克伦特罗(瘦肉精):一种β,可重新分配肌肉与脂肪比例,提高瘦肉率,成本低,药效高。(易引起中毒,明令禁止) 其它激素:生长激素、性激素、T3、T4 2.驱虫保健剂 分类:驱蠕虫剂、抗球虫剂 抗球虫剂包括聚醚类抗生素和化学合成抗生素,使用上存在耐药虫株的问题,必须交替轮换使用才能达到良好效果。 3.饲料保存剂 3.1抗氧化剂:乙氧基喹啉(应用最广泛)、二丁基羟基甲苯、丁基羟基茴香醚 作用:代替部分VE的功能,改善生产性能,也有一定防霉作用;奶牛日粮中添加有助于提高乳和乳脂的抗氧化力。 添加量:山道喹,猪、禽125~150g/t(国内产品);苜蓿草粉200g/t。 3.2 防霉剂 作用机理:抑制微生物的代谢和生长,体现在一方面破坏微生物的生活能力(酚类防霉剂);另一方面破坏细胞内酶系统,降低酶活或使之失活 来源:基于作用机制,凡是酸、碱、盐、抗生素等物质都可以作防霉剂,常用的多为有机酸如丙酸、山梨酸及其盐。 防霉剂 用量:一般2000mg/kg,不超过4000mg/kg,用量过大(丙酸)明显影响适口性。 注意问题:饲料防霉剂效果与饲料环境紧密关联(酸碱度、水分含量);其次应在有效剂量前提下,不能导致动物急性、慢性中毒和超限量地在动物体内残留,间接危害人类健康。 3.3 青贮添加剂 有机酸及其盐类,可充分的利用微生物发酵的优势,提高秸秆饲料的营养价值和利用率。 4.生物活性制剂 ⑴酶制剂:应根据特定饲料、动物品种及其生长阶段而定,在加工及使用的过程中尽可能避免高温。 ⑵寡糖:化学益生素,作用类似抗生素,可改善机体健康情况。增强免疫。 ⑶酵母及其培养物:含有未知生长因子,多用于幼龄动物饲料,一般用量2%~3%,应注意其略苦,适口性差的问题。 5.其它 酸化剂 饲料风味剂 中草药制剂 饲料添加剂的合理使用 ⑴注意使用对象,重视生物学效价 ⑵正确选用产品。确定适宜添加量 ⑶注意理化特性,防止颉颃 ⑷重视配合比例,提高有效利用率 ⑸加强技术管理,采用科学生产的基本工艺 ⑹注意贮运条件,及时使用产品 六、饲料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6.1 饲料资源的类型 ㈠再生性饲料资源:指能不断产生的资源,是一种不灭的养分来源,主要指三大有机物——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其生产者为植物及微生物。 饲料资源的类型 根据动物对饲料的可利用情况,再生性饲料资源可分为: 1.利用饲料资源:也称为常规饲料资源,指能够直接用作饲料的常用饲料资源,如玉米、小麦、豆类等。该类饲料资源应用普遍,是饲料工业的重要原料。 2.不可利用饲料资源:指不能直接利用的饲料资源,即非常规饲料资源,如森林资源、农作物秸杆等。 饲料资源的类型 ㈡非再生性饲料资源:主要指地球上的矿物质饲料资源,贮量有限,可利用的数量更少。目前每年作为营养源被利用的矿物质饲料资源约500~1000万t。 ㈢创生性饲料资源:指人工合成的氨基酸、维生素、尿素、微生物蛋白质饲料以及一些非营养性的饲料添加剂等,其生产往往需消耗再生性资源。目前,这类资源的生产正处于兴旺时期。 6.2 饲料资源的现状 (一)饲料资源的利用方式 1.传统利用方式:指饲料资源未经合理的加工处理和配制而直接、单一使用的方式。特点是对资源利用不经济,具有掠夺性,浪费大。 2.科学利用方式:指对饲料资源进行适宜加工处理和配合使用的方式。其特点是对饲料资源利用效率高,经济有效。 (二)影响饲料资源利用的因素 1.饲料资源性因素:饲料资源的类型、结构、质地、养分含量、有毒有害于人体健康的物质含量等。其次,饲料资源的养分平衡情况、适口性等也是影响饲料利用的主要的因素。 影响饲料资源利用的因素 某种物质在一般的情况下不宜用作饲料或不能被动物有效利用的根本原因有2个: ⑴是分子结构坚硬,动物无分解机制或分解能力差,如树木、秸杆; ⑵是植物在进化过程中积累的某些物质,这些物质对植物有保护作用但对动物却有毒有害,影响饲料的利用,如棉酚等。 影响饲料资源利用的因素 2.社会经济文化水平 3.养殖业和饲料工业发展水平 4.由于加工、贮存、运输、销售不当造成的饲料资源浪费和虫、霉、鼠害等引起的损失。 (三)我国饲料资源利用现状 1.饲料资源短缺:根据国家饲料工业办公室的估算,到2010年、2020年所需的能量饲料和蛋白质饲料均有较大缺口。 2.资源分布不平衡:玉米和豆粕大多分布在在东北,而南方相对较缺乏;鱼粉和肉骨粉等在沿海地区和南方相对较丰富。动物屠宰加工下脚料比较分散,难以收集加工利用。 我国饲料资源利用现状 3.优质能量饲料紧缺,糠麸等副产品相对较多 用于工业饲料生产的玉米量不足,特别是南方地区。 4.优质蛋白质饲料缺乏,棉、菜籽粕等杂粕相对较多 优质蛋白质饲料主要是鱼粉、豆粕等缺乏。 我国饲料资源利用现状 5.非常规饲料资源丰富 含有大量的非常规饲料资源如秸杆、工业废弃物等,有待开发利用。 6.饲草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很大前景。 ㈣ 饲料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途径 1.增加可利用资源的生产量 具体措施包括增加作物的种植培养面积,科学调整种植计划,提高土地的复种指数;改善饲料加工和贮存条件,减少饲料浪费等。 2.利用生物技术育种,培育优质饲料资源。 3.科学加工饲料,提高饲料利用率。 4.充分的利用微生物和化学合成,增加创生饲料资源 饲料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途径 5.合理应用饲料添加剂,提高饲料养分利用率。 6.进一步推广全价配合饲料,提高配方技术水平 7.充分的利用国际饲料资源,弥补国内饲料资源的不足 ㈤主要饲料资源的开发利用途径 ⒈能量饲料 ⑴通过育种改良,提高蛋白质、脂肪的含量和质量,改善能量价值和养分利用效率; ⑵通过育种,降低植酸磷含量,提高磷的利用效率; ⑶合理规划利用非淀粉多糖,提高小麦、大麦、高粱等籽实及加工副产物的利用价值; ⑷使用先进的加工工艺,充分的发挥能量饲料的潜在价值。 主要饲料资源的开发利用途径 2.油料饼粕 ⑴通过育种改良,减少抗营养因子含量; ⑵通过育种提高含硫氨基酸的含量; ⑶改进榨油工艺,提高饼粕的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消化利用效率; ⑷合理规划利用酶制剂,降解非淀粉多糖和抗营养因子,提高养分利用率; ⑸与其他饲料合理搭配,平衡营养素含量,提高利用率。 主要饲料资源的开发利用途径 ⒊青粗饲料 ⑴加大投入,加强人工改良草地,建立饲草资源基地,合理使用草原,发展种草养畜; ⑵加快草产品商品化生产,开发草粉、饼块、叶蛋白等饲料产品; ⑶开发森林资源,生产树叶蛋白浓缩物和添加剂; ⑷开展秸秆饲料加工调制工艺和高效利用的研究,提高农作物秸秆资源的利用率; ⑸合理搭配饲粮和应用饲料添加剂,平衡饲粮养分 主要饲料资源的开发利用途径 ⒋动物性饲料资源 ⑴血液:开发重点在于集中资源,使用先进工艺,减少养分损失,并开展深加工研究,开发新产品; ⑵角质化蛋白:集中资源,改进加工工艺,平衡氨基酸和利用特异性酶制剂或微生物发酵来提高利用率 主要饲料资源的开发利用途径 ⒌矿物质饲料资源 ⑴开发利用天然矿物质资源,如沸石、麦饭石、稀土等; ⑵改进生产的基本工艺,减少浪费和提高利用率; ⑶开发生产有机矿物质元素添加剂。 主要饲料资源的开发利用途径 ⒍畜禽粪便资源 ⑴改进干燥加工工艺,杀灭有毒有害微生物,消除异味; ⑵通过合理的饲粮配制和饲喂技术,改善养分的平衡情况,提高利用率。 主要饲料资源的开发利用途径 ⒎微生物饲料资源 ⑴加大投入,充分的利用工业三废生产单细胞蛋白质饲料、微生态制剂等微生物饲料资源; ⑵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开发基因工程菌,提高微生物饲料资源的生产规模和速度; ⑶加强基础研究,明确微生态制剂的应用原理和技术,合理规划利用微生态制剂。 主要饲料资源的开发利用途径 ⒏饲料添加剂资源 ⑴氨基酸高产技术探讨研究; ⑵充分开发利用中草药添加剂和动植物提取物; ⑶利用生物技术,开发高效、安全的绿色饲料添加剂。 ㈥开发饲料资源应注意的问题 ⒈明确饲料资源开发的战略意义; ⒉饲料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相结合; ⒊加强人才教育培训和科学研究,提高饲料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 ⒋重视生物安全 非蛋白氮 黏结剂 单细胞蛋白 抗结块剂 生长激素 小肽 乳化剂 酶制剂 氨基酸添加剂 调味剂 抗寄生虫药物 防霉剂 砷制剂 维生素添加剂 增色剂 抗菌药物 抗氧化剂 抗生素 矿物质添加剂 其他添加剂 驱虫保健剂 饲料保藏剂 生长促进剂 非营养类添加剂 营养类添加剂 饲料添加剂 3.1青绿饲料的营养特性 表1 黑麦草与它的青贮料的化学成分比较 (占DM%) — 3.9 — 6.3 pH值 — 1.8 — 0 醋酸 — 8.7 — 0 乳酸 — 6.2 — 8.3 木质素 — 26.8 — 24.9 纤维素 — 13.7 — 15.9 半纤维素 — 0.1 — 5.6 聚果糖类 — 2.0 — 9.5 糖类 — 0.21 — 0 挥发氮 — 2.08 — 0.34 非蛋白氮 — 0.91 — 2.66 蛋白氮 72 39.1 78 44.1 无氮浸出物 78 25.7 78 23.6 粗纤维 72 4.8 64 3.5 粗脂肪 76 18.7 78 18.7 粗蛋白质 75 88.3 77 89.8 有机物质 消化率 化学成分 消化率 化学成分 黑麦草青贮 黑麦草青草 名称 * * 表1 国际饲料分类依据原则 (引自韩友文主编《饲料与饲养学》,1999) - - - <20 ≥20 - - - ≥18 - - <18 <18 - - - <45 ≥45 ≥45 <45 <45 - - - 1-00-000 2-00-000 3-00-000 4-00-000 5-00-000 6-00-000 7-00-000 8-00-000 粗饲料 青绿饲料 青贮饲料 能量饲料 蛋白质补充料 矿物质 维生素 饲料添加剂 粗蛋白质 (DM%) 粗纤维 (DM%) 水分 (自然含水%) 划分饲料类别依据(%) 饲料编码 饲料类别

  《GBT20501.6-2013-公共信息导向系统导向要素的设计原则与要求第6部分导向标志》.pdf

  2023年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语文/数学/英语考试题库历年考题汇编答案详解析.docx

  原创力文档创建于2008年,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分享给其他用户(可下载、阅读),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所有。原创力文档是网络服务平台方,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发链接和相关诉求至 电线) ,上传者